央廣網北京3月12日消息(記者丁飛 潘毅)據中國之聲《新聞晚高峰》報道,往前數三年,曾經有一套像模像樣的叢書,名為《逃離北上廣》。書又細分為三冊,《北京太勢利》、《上海太昂貴》和《廣州太競爭》。不知這樣的結論你是否贊同,但一線大城市生活成本高、就業難度大、競爭壓力強,卻著實讓不少年輕人心生“逃離”。
  老百姓1:我對北上廣印象不是太好,就業空間不是很大,空氣不是很好;
  老百姓2:以前跟我老公也在北京的金融部門工作,壓力太大了,我倆一起回來了,工作也不難找,壓力也沒那麼大,很輕鬆。
  在一張雞蛋灌餅也要4、5塊錢的大城市,買房要限購、買車要搖號、戶口不好拿,醫院不好進。國際人力資源咨詢機構ECA去年底發佈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,北上廣分列第15、18和38位。甚至有項統計,在大城市養個孩子,生育成本在200萬以上!
  不過,一部人的“逃離”並沒有成功,他們最終還是回來了。而大城市的“人口控制”也沒有明顯的效果。按照北京市的總體規劃,2020年控制人口目標數是1800萬,但去年這個數字已經到了2100萬。如此龐大的人口規模和這生活質量到底是什麼關係呢?全國人大代表、北京市市長王安順深有體會。
  王安順:過去十年,西城區輸出20多萬,回頭一看進來30多萬。因為人來了,服務保障跟不上,不能解決就業和居住的問題,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。儘管這些人在城市,但就像生活在孤島中一樣,身份尷尬、情感漂泊,沒有融入城市。
  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里首度坦言,“北京積累形成了比較明顯的‘城市病’”。而上海市長楊雄則首次將控制人口規模寫入市政府工作報告。廣州、深圳也提出類似的說法。又是政府嚴控,又是百姓“逃離”,這大城市為何還是“人滿為患”的問題呢?全國人大代表、國家衛計委科研所所長馬旭對此給出了回答。
  馬旭:還是產業佈局和服務業佈局的問題,北京市的佈局太集中了,主要就在城六區,主要的人口壓力,包括生孩子也集中在城六區,這個壓力很大。北京的餘地不大。
  人口的問題,在於產業過於集中,也就是說,城市的主要功能過度聚焦,資源都在那兒,誰願意走呢?還是以北京為例,73%的就業、90%的優質醫療和教育資源,都在中心城區,而80%的機動車和70%的小客車出行也都集中在六環路以內。全國政協委員、北大第一醫院院長劉玉村就向記者說起大醫院的煩惱。
  劉玉村:人們都選擇優質的資源,都扎堆,每家醫院都有產科,其他醫院他都不去啊,都奔我這大醫院。我不可能關了其他病房,說咱們現在只收生孩子的。目前我們已經應接不暇,已經安排不下。
  在北京團開放日上,全國人大代表、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就曾舉例,首都核心區東城和西城,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有12個批發市場,特別是“動批”,也就是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,由9個分市場組成,1萬多個攤位,它不是主要服務首都城市功能的,需要外遷。
  李士祥:就是不是首都的核心功能,一定要疏解。特別是有一些高污染、高耗能、聚人多,這樣的產業要堅決退出。
  要退出和轉移部分產業,轉移的轉到哪兒呢?首都經濟圈,也被稱為“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”,正是這藥方。北京、天津、河北,從前是“自家一畝三分地”,如今是要“一加二大於三”:產業協調、治污聯動。全國人大代表、河北省工信廳廳長王昌告訴記者,先產業分工,再人口轉移。
  王昌:北京不再適合發展普通意義上的製造業,留下高端的就可以。河北周邊,張家口、承德、保定、廊坊靠近北京這些縣,也不應該發展一般意義上的工業了。河北有腹地,有產業基礎,大量做生產,這樣分工就能實現互補。
  今年2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彙報,提出了7點要求,第一點就是“著力加強頂層設計”,有媒體報道,首都經濟圈規劃將會在今年出台。
  全國政協委員孫太利:一定要打破界限。像長三角珠三角早就打破了,打破了之後大家都發展起來了。資源共享,你的也是我的,我的也是你的。
  “城市病”的藥方,是跳出大城市看大城市。當產業集中,就業就會集中;當教育和醫療資源集中,人口就會集中。逃離北上廣,或許並非治本的良方,一“逃”可以永“逸”。唯有拉手一起發展,資源互補,產業優配,人,才有更好的選擇。  (原標題:[我愛問兩會]北上廣如何解決“人滿為患”問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gsml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